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

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:“世界首创”医疗装备如何炼成 |10年10人

编者按:2014年5月,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“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”。人是最具创造


力、也最闪耀的元素。上海科创中心建设10周年之际,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走访了10位科技工作者,听听他们的科


创故事和感悟,以及对未来的期许。不一样的精彩,一样的勇立潮头、勇攀高峰。


薛敏简介:联影集团董事长,拥有30多年行业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经验,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出多款“世界首创”“中


国首创”高端医学影像装备。

在样机评审现场,薛敏钻进孔径,检查每个细节。

2014年5月24日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。在128层CT、3.0T磁共振、96环超清高速


PET/CT、移动DR等医疗设备前,公司负责人向总书记介绍这些产品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,习近平称赞他们为


国争了光,要求有关方面做好政策引导、组织协调、行业管理等工作,加快现代医疗设备国产化步伐,使我们自己


的先进产品能推得开、用得上、有效益,让我们的民族品牌大放光彩。


也就在那一天,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。


10年后的今天,联影集团在高端医疗装备行业取得了哪些突破?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?记


者近日采访了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。


总书记考察带来极大鼓舞和信心


记者:能回忆一下10年前,总书记来联影考察的场景吗?


薛敏:10年前,总书记在联影展厅观摩并体验了我们研发的多种医疗设备。在DR展台前,总书记还亲自使用遥控


器操作数字化X光机臂升降,并来回推了推移动X光机,说它像小推车一样轻巧灵便。


近年来,经过自主创新,这款DR设备的第三代已经问世。为了让技师在使用设备时获得低剂量保护,研发团队采用


远程可视化曝光技术,让技师可通过平板电脑进行远程操作,实现了远程曝光、隔室指导摆位等功能。


我记得总书记当时对我们说,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,但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制造业强国,我们一定要有掌握在自己


手里的核心技术。他鼓励我们继续走自主创新道路,做中国高端医疗产业的排头兵、弄潮儿。


总书记的殷殷嘱托,给联影以及整个高端医疗产业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信心。从此,国产高端医疗设备行业进入了


高速发展期。


让更多老百姓用上高端医疗设备


记者: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进程中,联影取得了哪些重要创新成果?给百姓就医带来了什么改变?


薛敏: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,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。联影打造了业内唯一覆盖“整机系统—核心部件


—关键元器件”的垂直创新体系,实现PET数字光导探测器、MR超导磁体、谱仪、球管等全线产品核心部件的自


主研发,核心部件自研比例在全球高端医疗设备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。在2023年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


上,联影医疗以764件专利申请数位居全球第16位、中国第1位。

联影3.0T磁共振设备在医院投入使用。

联影集团已推出180余款性能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硬软件产品,实现了X光、CT、磁共振、PET/CT、


PET/MR等全线高性能医学影像、放疗产品核心部件和整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。这些产品中,有世界首款2米


PET/CT、世界首款5.0T全身磁共振、世界首款75厘米超大孔径3.0T磁共振等一批“世界首创”或填补国内空白的


产品,它们的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,部分产品和技术国际领先。我们的产品还拓展到了生命科学仪器、


医疗机器人、医疗可穿戴设备、医疗芯片、医疗数智化、医疗3D打印等领域。


这些医疗设备给百姓就医带来了很多利好。以磁共振为例,因为不掌握核心技术,过去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国产率


不足5%,3.0T磁共振设备100%依赖进口。由于进口设备价格昂贵,我国百万人口磁共振拥有量曾经不足美国、日


本等发达国家的1/10。而现在,联影医疗的磁共振设备已进入全国近千家医疗机构,国产磁共振的国内市场占有率


从2013年的14%升至40%以上。


高场磁共振设备的推广普及,也让进口同类产品大幅降价,让更多的中国老百姓用得上、用得起高场磁共振设备。


正因为这一重大突破,由联影医疗牵头,与高校院所、医院联合研发完成的“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


产业化”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。

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核心团队在人民大会堂领奖。

科创中心建设助联影打造创新体系


记者:取得这些重要成果的背后,联影有什么成功秘诀?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有没有关联?


薛敏:正是得益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,以及上海为企业发展打造的良好成长空间和创新氛围,联影集团才能快速发


展。上海拥有很多高校、科研院所、顶尖三甲医院以及一大批高端科技人才。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发布,以及创


新生态的持续改善,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医院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得到了充分激发。这些机构积极与联影合作,探索


创新合作机制和平台,共同开展基础研究、临床转化和技术攻关,培养复合型顶尖人才,把上海一流的科研和临床


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。


比如,上海市科委与联影集团共同设立了“探索者计划”,邀请重点行业的领军企业“出题”,由企业与市科委共


同出资,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基础研究,搭建了更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。


我们与中山医院已合作十多年,探索出“中山—联影产医融合模式”,近年来共同开展了PET/MR、2米PET/CT、


5.0T全身磁共振等一批世界级高水平设备的研发、临床试验和应用示范,取得很多临床突破以及有国际影响力的科


研成果。

2019年,全球首台2米PET/CT落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。

我们还与上海交通大学、瑞金医院联合成立了“交大—瑞金—联影”医学影像先进技术研究院,共



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医疗技术革新,建立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,培养医学诊疗技术高端


人才。


在自主创新的同时,我们也秉持开放创新理念,积极开拓海外朋友圈,围绕重点科技领域开展国际对


话交流。联影设备已进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、密歇根州立大学创新中心、圣心堂卡拉布里亚医院等全


球顶尖临床和科研机构,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
伴随人工智能等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高端医疗装备行业在向数智化、小型化、绿色


化、多模态融合和诊疗一体化等方向发展。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品牌将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,加快“


走出去”步伐,提升中国医疗科技的全球影响力。


【记者手记】打破“GPS”垄断的背后


以CT、磁共振、PET/CT为代表的高端医疗设备,是一类我国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,国


内市场曾被“GPS”(通用电气、飞利浦、西门子医疗)等欧美企业占据。而今,联影集团在这个领


域崛起,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进入全球上万家医疗机构,实属不易。


联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?采访中,薛敏讲到了对创新的执着追求,公司创立之初就定下“三个必


须”: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,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,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。他也讲到上海科创


中心建设的推动作用,通过科技制度改革打破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医院等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壁


垒,释放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创新活力,激励他们与企业更紧密地合作,成为创新联合体中的重要


成员。


无论是“探索者计划”还是“中山—联影产医融合模式”,都体现了这家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建立创新


联合体,与政、产、学、研、医各界协同创新的积极作为。10年前,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


出: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。如今,



我国越来越多的产业链已与创新链融合,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。联影在这方面的探


索,是一个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案例。


栏目主编:黄海华


本文作者:俞陶然